欢迎来到瑞驰达客企业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升,居民家庭资产配置顺序和结构将会随之改变,金融资产配置比例逐渐上升。”大家保险集团总经理徐敬惠的这番判断,道出了居民家庭资产结构的变化趋势。


其中,高净值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存在向保险和养老金集中的趋势尤为明显。

高净值家庭资产配置底层逻辑生变:金融资产配置向保险和养老金集聚


德国安联集团公布的最新《全球保险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亚洲地区保费总额达到9470亿欧元,其中近一半保费来自中国。此外,预计中国保险行业将在2021年强劲复苏,未来10年中国的保费收入将平均增长9.5%。到2030年,预计中国保费将增长7770亿欧元,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市场规模的总和。


| 金融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轨迹


居民家庭资产结构的变化,通常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生命周期相适应。具体而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命周期的演进,配置主力将从满足生存、生活基本需求起步,到提高生活水平,购买更多耐用消费品,再到购买不动产、乘用车等固定资产,再进一步,将进入金融资产配置加速的拐点。


基于此,徐敬惠做出了上述判断。进一步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结构的变化轨迹,则有向保险和养老金集中的趋势。


徐敬惠坦言,风险的有效对冲和管理将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核心。从家庭资产风险对冲和管理诉求看,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财务安全,包括对冲健康、长寿、意外等风险给家庭财务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冲财务杠杆上升下的家庭债务危机风险;二是财富增值,包括平滑周期波动、实现稳健收益,以及有效实现资产的隔离、保全与传承等。


与之对应,保险的配置价值与优势得以凸显。一是为家庭财务安全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包括风险管理与财务补偿,解决个人和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教育、养老、医疗等问题,抵御外部冲击,转移债务风险;二是为家庭财富增值提供财富管理服务,利用保险的跨周期资产配置和长周期价值防御优势,应对经济周期中的投资波动,维持长期稳定收益,并可实现财富代际传承。


中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中产家庭规模快速增长,且财富逐渐向中高端客群集中。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城镇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20万元的富裕家庭为3828万户,预计到2030年有望增长至2.2亿户,即中高端客户的年复合增速达16%。


| 中高端客群对保险养老社区认可度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保险的服务内涵亦是考量其配置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此,徐敬惠指出,一是持续提升理赔质效。理赔服务作为保险服务的根基,是获取客户认同、建立行业口碑的决定性因素,需持续优化流程、提升时效、改善体验。二是强化风险管理服务。人作为生活者,核心诉求是获得生活的最优解,保险作为风险管理手段,应从事后补偿延伸至事前预防、事中预警,提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三是探索服务嫁接。丰富保险供给链上的服务配套,探索 “现金给付”与“服务给付”相结合。


以养老保险为例,如何为客户匹配可以支持其目标养老费用的保险产品计划,同时在入住社区后实现保险利益与养老费用的自动匹配?


近十年来,我国多家保险机构以多种模式布局医疗养老健康产业。在养老产业布局中,保险机构一方面建设运营和投资养老社区,获取运营收益;另一方面以“养老保险支付+实体养老服务”的概念主攻高净值客户人群,销售对接养老社区的大额寿险保单,拉动了寿险保费的增长。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现阶段保险机构的养老社区主要人群为中高端人群,其对养老社区的认可度在提升。2019年,我国高净值人群(财富净值100万美元及以上)超445万人,占比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高净值人群的迅速崛起代表着消费力的提升,高净值人群年龄一般相对更高,对各类养老服务、养老保险产品有着更充分的认知和关注,对中高端养老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根据《2019胡润财富报告》,接受调研的高净值人群中,“肯定入住养老社区+可能入住养老社区”的人群占比大幅提升,从2015年的45%提升至2017年的65%。


该研报指出,未来10-15年中高端养老社区客群将扩大,养老服务需求升级。随着享受第一轮经济改革红利的购买力较高人群(50、60后)逐步步入养老年龄,这部分“高知、高干、高管”群体普遍比较接受社区养老的观念并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对于高品质的养老社区的需求未来将大量释放。此外,他们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也从单一的陪伴、照顾的“生理、安全需求”扩展至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求”。从长期看,随着中产家庭人数增加及人均财富的提升,这部分群体将成为未来养老社区的潜在主力客群。


徐敬惠表示,下一步,保险机构将依托养老服务创新保险产品设计,针对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不同需求的客户开发养老服务方案及专属保险产品,通过多层次的产品体系,满足差异化的养老需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咨询 code
服务热线
400-626-096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