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瑞驰达客企业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2020年,中国经受住新冠疫情和中美摩擦的双重挑战,经济触底后快速复苏,全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历史分水岭。


在GDP迈入100万亿之际,“十四五”新发展新格局已然开启。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必须清醒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2021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


正如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言,2021年,疫情并未完全结束,疫苗成效尚待验证,美国总统拜登上台,内外因素的不确定性依旧存在。但机构预测,2021年我国经济仍将延续稳健复苏态势,当前部分地区散发或聚集性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相对可控。按机构预判,由于2020年基数较低,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可能超过8%,甚至达到9%。  


趋势一:中国经济复苏领先世界  


2021年全球经济共振复苏已成为共识,中国经济复苏的大方向不会变,依然会领先全球,数据表现非常亮眼。


从经济结构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启动“需求侧改革”,以需求侧改革扩大内需市场,内循环主体地位确立后,消费将成为需求侧改革的重中之重,2021年,中国消费市场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制造业和消费接棒传统投资和外需驱动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推动力,特别是健康经济、直播带货、免税经济、二次元经济等将会催生新的经济动能。


从经济力度来看,经济复苏是趋势,但难言“强势复苏”,可能更多是“稳健复苏”。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的背景下,我国成为2020年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GDP达到14.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比重约17%左右。但有些行业复苏缓慢,比如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还没有出现报复性消费。因此,2021年经济复苏的力度,领先世界,但难言“强势复苏”。


从经济节奏上看,2020年各季度GDP增速呈现V型反转,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而这种经济节奏和抗疫效果直接挂钩,因此,2021年经济复苏的节奏,也和抗疫同步。


2021年中国经济八大趋势


从经济增速来看,2021年随着疫苗大面积使用、欧美疫情逐步缓解,“疫情受益型”出口将放缓,海外供需缺口难以快速收窄,出口仍有韧性。不少机构认为,由于2020年基数较低,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可能超过8%。 


趋势二:继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表示,要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历史上的垄断,多属于国有垄断,处在石油、电信等国计民生相关领域,各方面风险是国家可控的。现在,形成了新的垄断,属于大数据、互联网等相关领域。


近几年来,互联网的一些平台公司,属于“赢家通吃”,他们利用资本优势不断对外扩张,通过砸钱、烧钱来消灭竞争对手,并形成了一种“经典套路”:烧钱、争流量、冲规模、上市套现。很多公司长大后,都避不开巨头,要么被收入麾下,要么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以至于坊间有调侃,卖给BAT要趁早。中国互联网孕育出不少巨头,但背后少不了BAT等互联网巨头的身影。例如外卖服务这门生意,美团难得独立,最后被腾讯收购。美团的竞争对手饿了么,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


2020年11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开征集意见,“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问题面临严监管。


2020年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投资收购银泰商业股权、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股权、丰巢网络收购中邮智递股权等三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分别处以50万元罚款。


无论什么企业,都不能拥有垄断的权利。2021年,“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将成为互联网的常态。


趋势三:“科技运营”将成商业趋势 


疫情期间,直播购物、智能家居逐渐成为潮流,在足不出户期间,快递行业、VR看房、云直播、医疗AI,等等,为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新体验。


2021年1月12日,联想集团正式官宣科创板上市计划。根据《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报告显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正在成为中国加速产业化落地和技术迭代的重要途径,比如北京冬奥、大兴机场、杭州大脑等代表性综合应用场景以及各领域丰富的行业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快速商业化创造了广阔土壤和良好环境。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与交通、医疗、教育、应急等领域深度融合,在科技战“疫”中大显身手,助力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报告显示,中国央地共治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在2021年将突破千亿。目前,包括拼多多、京东、阿里巴巴在内的互联网巨头都将目光对准了人工智能。比如拼多多结合人工智能和农业。根据拼多多财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拼多多农产品订单数超过10亿笔,同比增长184%,2019年的农(副)产品成交额达1364亿元,同比增长109%。


预计,2021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运营方式将是“科技化手段”。


趋势四:制造业“前高后低” 


尽管2020年初中国工业骤降13.5%,但从3月份以来,中国工业增速一路向上,划出一条“深V”反弹曲线,成为中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


2021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其中制造业增长3.4%,12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再度刷新2019年3月以来的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同比分别增长了19.1%、17.3%、16.2%、12.7%。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民用无人机等新兴产品增速更是超过了1倍。


显而易见,工业的复苏明显快于“报复性消费”,成为带动整体经济恢复的主要动力,这一方面是因为与消费、服务业相比,工业生产环境相对封闭,便于疫情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以极高的效率疏通了上下游的产业链以及全球供应链,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复工。


值得提醒的是,由于国内疫情控制明显好于国外,供应链完整,部分印度、甚至东南亚的生产订单正在转向国内。2020年四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0%,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创下2017年四季度以来的新高。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8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81.2%,通用设备制造业为80.8%,专用设备制造业为79.8%,汽车制造业为80.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为8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80.8%。


短期内,中国工业增速仍有望保持强劲,由于去年一季度基数较低,今年初的工业有可能出现更高的同比增速,但内外部需求恢复不甚牢固,预计2021年全年的工业可能走出一条“前高后低”的曲线。


趋势五:卖掉股票买房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刚刚过去的12月。绝大多数年份这都是绝对的淡季月份。但是,2020年12月,北京二手住宅网签量达20944套,创下2016年以来同期最高值;上海二手房成交超过3.9万套,同比增长96.2%。


宽松之下,地产无熊市,货币宽松是短期房价异动的主要推动力。基本规律是政策宽松引导房贷利率下行,推动房价上行,这次也不例外,只是区域反应和涨幅会有差别。2020年货币宽松后,与房贷利率挂钩的5年期LPR利率下行了15BP,一线城市房价率先反应,深圳二手房涨幅超过20%,上海新房涨幅超过10%,二手房成交量创下四年新高,北京房价开始企稳回升,广州成交放量。


这和过去房地产周期中一线城市表现一致,金融属性最强的深圳最快反应,接着是上海,最后是北京和广州,然后再向新一线城市传导。


对北上广深以外的新一线城市居民而言,2021是房产投资的比较好的时机。特别是在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发展战略下,核心的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还会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另外与前几轮不同的是,当前房地产主基调是房住不炒,居民“五限”调控较为严格,房企“三道红线”限制融资,银行“两道红线”严控房贷,地产已不再是大部分人最适合的投资标的,特别是人口流出、产业衰落、供应过剩的三四线城市,投资价值急剧下降,房价很难有上行机会。 


趋势六:机构抱团“核心股” 


A股慢牛格局逐步形成,中国依旧是全球资产高地,有最好的投资机会。一个是推力,全球的零利率和负利率越来越近,而中国还是正利率,境内外利差还在,会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另一个是拉力,注册制改革的红利还在持续释放。


短期来看,2021年A股还有结构性机会,风格快速切换。


分析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2021年经济复苏趋势已十分确定,尤其是上半年经济增速高位运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正处于上行通道,顺周期板块业绩改善明显。


货币政策维持紧平衡,虽然边际在收紧,但大方向还是宽松,特别是上半年流动性合理充裕。中美关系虽难以逆转,但拜登时代开启后,中美摩擦会出现阶段性缓和,对A股的扰动降低。综上所述,经济复苏还在继续,货币宽松不转急弯,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牛市尚未终结,只是处于后期,风格快速切换,机会不及2020。配置主逻辑从估值驱动转向业绩驱动后,上半年周期股、金融股和部分消费股等顺周期资产更值得期待,中长期关注大科技、大消费和大健康三大赛道。


A股的结构化、机构化特征也会不断强化。


2020年三大指数涨幅均超过13%,最高更是接近65%,但全部A股涨跌幅中位数不到3%,46%的股票不涨反跌,预计这种分化的趋势还会延续,结构性行情也是未来A股的显著特征。


预计2021年个股上更偏向核心资产和龙头绩优股,沪深300、漂亮50等价值指数将继续跑赢市场,但类似于茅台等核心股票的泡沫化越来越严重。


2021年股价会更加两极分化,越来越多的个股会被边缘化,一些无机构问津的“僵尸股”会变得越来越“便宜”。


趋势七:灰犀牛来自美国和疫情 


拜登以绝对的优势当选,新政府于1月20日宣誓就职,中美关系也将进入新阶段。理想情景是,作为建制派代表,拜登的政策更加稳健,更具预测性,第一要务是防控疫情、修复经济,修正已经偏离的外交政策,全球局势有望迎来短暂的修复窗口期,中美关系短期也会有所缓和。


但美国已将中国视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双方关系很难有明显改善,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大方向不会变。这背后既有经济原因,中国离美国越来越近,也有政治动因,是大国目标冲撞的必然结果,G2很难和平共处,No.1是一种不可分享的利益,竞争不可避免,特别是5G通信领域。


但疫情形势仍存在反复风险,海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全球当日新增病例近70万,尚未出现拐点;其中,美国日新增近20万,中、美、德、俄等经济体研发的疫苗陆续已经陆续上市,预计可以覆盖部分发达经济体。但疫苗生产、储存、运输等流程要求较高,且考虑到人们接种意愿不统一,新冠病毒传播性极强等因素,不要奢望疫情在短期内彻底结束。


据官方消息,2020年底中国国药、BioNTech/辉瑞、莫德纳、牛津/阿斯利康可以上市投产,产量可达10亿剂、13亿剂、5-10亿剂和30亿剂,但BioNTech/辉瑞和牛津/阿斯利康实际产量远低于计划产量,不确定性仍大。  


趋势八:债务违约不可小视 


GDP100万亿元,但2020年,还有一个数,也突破了100万亿元,就是债市存量规模(114.3万亿元)。


2017年,我们迎来了史上最严监管年。金融监管部门共出台重要监管文件超过20份,行政处罚超2700件,罚没金额超80亿元。无论是年初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五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十九大,还是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去杠杆”放在重点讨论。


强监管、降杠杆、破刚兑、反垄断等一系列金融政策密集出台后,金融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市场经历了一个残酷、剧烈的出清过程,金融部门杠杆率持续下降,金融产品和机构风险有序释放,“雷”一个个被拆掉了,这也标志着金融出清接近尾声。


但这轮金融出清并未完全结束,2021年货币政策趋势性收紧、信用收缩后,信用债集中违约仍会再现,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不至于出现雷区集中式爆炸,但信用债接连违约影响还未完全消散,债市难言乐观。


总而言之,医学在发展,新冠肺炎致死率并不高,经济在复苏,谨慎乐观,相信未来。  




欢迎咨询 code
服务热线
400-626-0966
周一至周日 9:00-18:00